<table id="5fw4b"><option id="5fw4b"></option></table>
  1. <track id="5fw4b"><strike id="5fw4b"><tt id="5fw4b"></tt></strike></track> <track id="5fw4b"><ruby id="5fw4b"></ruby></track>
  2. <tr id="5fw4b"><label id="5fw4b"></label></tr>
  3. <track id="5fw4b"></track>
    •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 看清客戶端

    首頁 > 社會
    南梁熱土上的“石油紅”——記長慶油田第二采油廠南梁作業區梁一增井區黨支部書記張紅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慶陽網訊(通訊員 張艷 孫志宏)2023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

    在莊嚴肅穆的盛會上,有一位來自隴東高原的代表,她帶來了千百萬石油工人的囑托,帶來了長慶石油人52年來歷盡千辛萬苦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赤子之心,帶來了幾代石油人奮斗的汗水和成功的歡笑……

    她就是長慶油田第二采油廠南梁作業區梁一增井區黨支部書記張紅玲。

    傳承長慶創業精神

    張紅玲,祖籍陜西大荔,1981年出生于甘肅慶陽。家里三個孩子,兩個哥哥,就她一個女兒。父親張根友是當年蘭州軍區第15團集體轉業“跑步上隴東”,爬山涉水探石油,肩扛背馱搭井架,硬是在一片貧瘠荒蕪的土地上鉆出石油的第一代長慶石油人。

    烙印在張根友身上的人民子弟兵的光榮傳統,在長慶油田建設初期進一步發揚光大。戰天斗地,拼搏啃硬的創業精神成為那個時代鮮明的標記,也成了張根友最引以自豪的人生經歷。在茶余飯后、在張紅玲學習生活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張根友經常談起那段沉重卻又激動人心的往事……

    1970年深秋,蘭州軍區第15團奉命開赴甘肅慶陽馬嶺。大家迎著瑟瑟秋風,淋著綿綿秋雨,跑步前進。走累了,停在路邊,拿出毛主席語錄齊聲朗讀。走到坡陡彎多的地方,宣傳隊打著竹板給大家鼓勁加油。很多隊員脫掉鞋襪后,已是血肉模糊。經過短暫的休息,大家仍咬緊牙關堅持行走。歷時八天,途經兩省七縣,行程370多公里,勝利完成了長慶創業的一次壯舉,成為“跑步上隴東”永恒的經典。

    當“慶1井”“嶺9井”相繼試采出油后,一時間,鉆井隊、修路隊、地震隊紛紛起兵遷灶,徒步前進,迅速奔向馬嶺主戰場,開展了以鉆井、試油壓裂、試采、油建、筑路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五路會戰”。一批批老石油人從玉門來,從四川來,從漢江來,從天南海北來,他們頂著凜冽的寒風,在馬蓮河兩岸,在隴東高原的溝溝壑壑,搭起帳篷,豎起井架,點燃了一堆堆創業的篝火。

    風餐露宿,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天當房,地當床,搭帳篷,挖地窩子,修干打壘,住窯洞,一場聲勢浩大的石油大會戰在陜甘寧大地浩浩蕩蕩蔓延開來。短短兩年時間,馬嶺油田面積擴大了一倍,原油產量翻了一翻,隴東油田具備了年產80萬噸原油的生產能力,成為長慶會戰之初拿下的第一個大油田,是繼玉門油田之后又一個新興的石油基地。

    “跑步上隴東”“五路會戰”“三頂帳篷一口鍋”……長慶油田的創業故事在張紅玲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父親及那一代的長慶石油人成了她的偶像,她崇敬、她膜拜。

    張紅玲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

    1997年,張紅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蘭州衛生學校護理專業。走出隴東山溝的清純少女,一腳踏進省會城市,一下子被眼前光怪陸離的景象驚呆了,世界原來這么美好!同時也開啟了她心中向往的玫瑰色曼妙的理想,她勾劃出了將來穿上潔白的大褂,做一個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的美麗圖畫。最不濟也要當一個人民教師,傳播知識,為人師表。在對未來職業的設想與選擇上,她最排斥的就是石油工人,雖然她對父親和他的戰友心生崇拜,但石油工人這一職業始終擱不到她心理的天平上。

    這種排斥緣于上初中時和父親的一次偶然相見。那一次她和同學到父親工作的井場去游玩,父親見了樂呵呵地迎上來,顯得十分高興,而她卻被父親的模樣驚呆了。滿身油污,一臉灰塵,如果不是那雙忽閃的大眼睛和唇齒間發出的她熟悉的聲音,幾乎就認不出那就是父親。父親的工作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石油工人?一連串的疑問瞬間打碎了她因為有一個石油工人爸爸而在同學面前建立起來的自豪感。雖然父親熱情地招呼同學到工棚里喝水吃東西,可她一刻都沒有停留,領著大家倉惶地逃走了。此后她一直在心里反復地問自己,如果一個姑娘家也弄成這個樣子,這能算是工作嗎?

    2000年,張紅玲順利畢業了。她按照自己的規劃向心儀的工作一步一步地走去,可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平日里對她萬般寵愛百依百順的父親,以不容置疑的口氣撂下了一句“啥也別想,就石油工人?!睕Q絕的態度,毫無商量的余地,死死地堵上了她所有的夢想。她知道,依父親的性格,一旦認準了的事,是根本不可能改變的。她郁悶,她無奈,她為理想的破滅而流淚。向往的白衣天使就這么輕易地與她失之交臂了嗎?她心有不甘。

    多年以后,當她也穿上一身油污的工裝站在井架旁看到經自己的手把滾滾的石油輸送到祖國四面八方的時候,她終于理解了父親當年的心愿——讓“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愿夢,血脈相傳,一代代延續下去。也就是在那一刻,她才真正讀懂了老一輩石油人的石油情懷。

    賡續南梁紅色基因

    2003年12月,張紅玲正式成為長慶油田采油二廠一名石油工人,來到南梁采油作業區站控崗上班了。她帶著一肚子失意和委屈,走上了這個并不陌生的崗位,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漫長旅程。

    站控崗在生產線上,全是女工。第一任師傅是趙阿慶,一個厚道持重,業務精通,干活特別賣力的女工。師傅身上沒有絲毫萎靡不振的氣息,工作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樂觀向上。師傅的敬業精神對張紅玲影響很大。在工作上她不僅嚴格要求細心教導,在生活上更是極盡關懷,無微不至。她說:“你沒辦法改變現實,就努力改變自己。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你做得足夠好,任何崗位都受人尊敬?!边@簡單的語言道出了石油人樸實的價值觀。

    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對石油事業的更深理解,張紅玲開始默默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觀念。目睹師傅和工友們在井架搭建中不畏嚴寒酷暑爬山涉水,在危急事故中奮不顧身搶險排難,鉆出高產油井后的歡呼雀躍,……這些日常工作景象,一次又一次地震顫著她的心靈。

    石油人就是這樣,臨危不懼,遇險沖鋒,把艱難困苦藏在心里,把勝利的喜悅掛在臉上。父親的諄諄教誨和師傅的言傳身教,使她終于明白了祖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石油人在高山深溝里的默默堅守,繁華都市里的車水馬龍,離不開石油人在荒漠戈壁里的無私奉獻。那一刻她為曾經膚淺地解讀父親當年的“霸道”而深感慚愧!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走進了南梁革命歷史紀念館。這里是90多年前,革命先驅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救民于水火,慷慨舉義,率領勞苦大眾,拋頭顱,灑熱血,開辟陜甘革命根據地,建立南梁蘇維埃政府的地方。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成為了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巨大貢獻和重要的歷史地位,聳起了一座永遠的豐碑。一個個英勇悲壯的故事,一張張清晰鮮明的照片,一件件斑斑駁駁的遺物,共同訴說著當年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先烈們為共和國的建立,浴血奮戰,前赴后繼的英雄事跡,震撼了張紅玲。南梁這塊曾經貧瘠荒涼的土地,居然譜寫過氣吞山河的壯歌?!

    此后她又多次走進紀念館,還拉著同伴一起去參觀學習,接受教育。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懷,先輩石油人的創業精神,共同激發了她的工作熱情。除了出色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外,利用一切時間讀書學習,踴躍參加演講、演唱、舞蹈等活動,主持各類文藝節目,特別是積極充當起南梁精神義務“宣講員”。

    荔園堡、大鳳川、子午嶺上、葫蘆河畔,經??梢娚碇笆图t”的張紅玲繪聲繪色講述著“太白奪槍”“兩當兵變”“南梁川里匯洪流”“三嘉原上舉紅旗”等南梁故事。講到動情處,張紅玲聲音哽咽,聲淚俱下?!澳狭汗适隆辈粌H深深感召、教育了南梁油田各個井區的石油人,更徹底洗禮了張紅玲的靈魂,“我為祖國獻石油”真正成了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覺行動。

    出色的工作、突出表現、驕人的業績,換得了一連串榮譽。張紅玲先后被評為優秀員工、優秀共產黨員。她所在的團隊,2014年獲采油二廠HSE先進集體;2015年獲長慶油田分公司模范集體和采油二廠先進基層黨組織。成績贏得了榮譽,榮譽又是對工作的肯定。走下領獎臺的那一刻,張紅玲又為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她要像老一輩石油人那樣,在先烈鮮血浸染的南梁大地上擎起鮮艷的“石油紅”。

    勇攀油田歷史新高

    春風滿神州,逐夢新時代。

    二十一世紀初,因為噴薄而出的石油,一個叫長慶的大油田繼大慶油田之后進入發展的“井噴期”。攻堅克難的長慶兒女為中國石油事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油氣當量以每年百萬噸的規模迅速攀升,連年引領中國石油增儲上產榜。2003年油氣當量突破1000萬噸,2007年突破2000萬噸,2009年突破3000萬噸,2011年突破4000萬噸,2012年躍上國內第一大油氣田的“寶座”,并連續7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2020年突破6000萬噸,又一次站在國內油氣田的巔峰。

    數字,是枯燥的,但同時也是生動的。一組組統計數據,仿佛一串串優美的音符,在隴東大地上演奏著豐收的歡歌。

    長慶油田的蓬勃發展,為每一位石油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廣闊舞臺。2016年6月,張紅玲因為連創令人矚目的驕人業績,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由一名普通員工直接提升為梁一增井區黨支部書記。梁一增井區是2015年底開發的新基地,也是南梁油田50萬噸整體產能規劃的主力開發區塊。井區建設之初,采油二廠設定要把這里打造成隴東油田對外交流的示范窗口。在這么重要的井區擔任首任黨支部書記,顯然,張紅玲的壓力是很大的。臨危受命,張紅玲暗下決心,一定要不負重托,在新的崗位上,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

    雖然她鉚足了勁,信心滿滿地要在新的崗位上開創新天地。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履職之初,她滿腔熱忱投入工作,可她發現,無論是新職工還是老職工,對她這位新的領班人并不看好,態度漠然,甚至抵觸。不管是開會安排工作還是現場巡查,你怎么講怎么說,大家只是默然靜聽,波瀾不驚,像一群事不關己的旁觀者,毫無反應。張紅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職工的積極配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蛇@種“兩張皮”的現狀,你縱有移山心力,一廂情愿,其結果還是等于零。她試圖改變這種現狀,曾作了諸多嘗試,但仍然收效甚微。她開始反問自己,究竟怎么做才能激發熱情凝聚人心呢?

    夏日的夜晚,葫蘆河潺潺流淌,似在訴說一個年輕女子煩惱和困惑。

    靜夜獨坐,張紅玲思緒萬千。如何完成角色轉換?又如何打破僵局?張紅玲反反復復思索著。

    “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惫湃说慕涷炁c智慧,開啟了她的思路——以人為本,把井區打造成家,把員工當成家人,用真情的網把大家“聚”起來,用熱乎的心把積極性“烘”起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的事業,必先從小處做起。作為“家庭”的帶班人,張紅玲從工作環境到生活瑣事,事無巨細,都親力而為。

    野外作業的班組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她會安排食堂備好飯菜,大家不回來,她絕不動筷子。員工張龍性格內向,平時總是沉默寡言,獨來獨往。怎么才能讓他打開心扉,融入集體?張紅玲把這事放在了心上。一天,她無意間發現張龍的生日快要到了,于是決定組織大家一起給他一個驚喜。李毅男收集了一大堆照片,為他做了一個電子影集;王官瑾悄悄給他畫了一幅工作照;劉潔提前一天為他烤制了餅干……張紅玲則悄悄聯系了張龍的奶奶,為他錄制了生日祝福視頻。在大家的精心策劃下,生日會熱鬧而溫馨。張龍非常激動,雙臂微微顫抖著擁抱了一下張紅玲,淚水盈眶地說“張書記,謝謝你和大家像家人一樣溫暖了我……”此后,一有什么心事,張龍都會主動找她傾訴,人也變得活潑開朗了。

    2020年,春節、清明、五一連續幾個假期,員工李勇都選擇留下來加班而不回家休假,平??偸且桓毙氖轮刂氐臉幼?。這引起了張紅玲的關注。細心詢問之下,李勇吐露了實情。因為妻子長期住院,家庭經濟困難,他想在假期上班,多掙一些加班費。張紅玲一面安慰他,一面通過多種渠道為他爭取政策支持,同時倡議同事們捐款。日常工作中,張紅玲時不時地寬慰他、鼓勵他。漸漸的,李勇情緒逐漸恢復,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就是這樣,張紅玲一步一步地拉近了與職工的距離,成了大家的“知心書記”。有難事愿意跟她說,有心結愿意找她解。她把井區當成家,把工友當成家人,卻常常顧不上自己的小家?!案改赣H去世的時候,我都沒有在身邊。工作10多年來,我沒有參加過一次兒子的家長會。有一次兒子發高燒,班主任通知我去學校接孩子。到了學校,我竟然找不到孩子的教室?!睆埣t玲愧疚地說。

    “家”文化的創建,成了張紅玲著力而為的重要工作。通過細心的訪談了解,她發現員工隊伍中,不少人有一技之長。為了給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在井區成立了五個興趣小組,鼓勵吸納所有人積極參與,挖掘他們的潛能,展示他們的才藝,展現多彩的企業文化。

    興趣小組為員工提供了用武之地。王官瑾高興地說:“我是西安美院油畫專業畢業的。張書記為我搭建了平臺,提供了資金支持,讓我利用空閑時間以油田發展史為主題搞油畫創作。這不僅讓我沒有荒廢曾經所學,而且讓我對油田的歷史、發展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堅定了我在油田好好干下去的決心?!?/p>

    在她的帶領下,梁一增井區打造了主題宿舍、特色餐廳等個性鮮明的工作環境。根據井區員工的習性愛好,結合井區實際,組織策劃并實施了心理診所、故事墻、漫畫長廊、油畫長廊等文化建家內容。在梁一增井區支部工作中形成了黨支部——班站——劉瑩心理診所三級思想管理網絡,采取突發問題就地問診,個性問題重點巡診,重大問題集體會診,共性問題定期出診的診療方法,及時了解員工思想動態,疏通思想癥結,為員工排解思想困惑。2021年她又整理了梁一增井區黨支部的組織史及發展史,讓每一位新分來的員工都能了解井區的發展,見證井區從小到大的歷程。在她不懈地努力下,梁一增井區“行動上支持建家、精神上鼓勵建家、思想上關心建家、物質上幫助建家”的氛圍日益濃厚。

    “家”文化有效地拓寬了張紅玲這位新任黨支部書記與員工密切聯系、融為一體的通道,消除了工作中的許多障礙。她欣喜地看到,只要凝聚了團隊的合力,這支朝氣蓬勃、充滿激情的員工群體,必然為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這支昂揚奮進、富有戰斗力的隊伍,也必然能為企業創造繁榮和興旺。

    家和萬事興,風正好揚帆。有了團隊凝聚力的支撐,張紅玲工作的熱情和信心倍增。她充分利用南梁的紅色資源,通過打造“思想紅、堡壘紅、隊伍紅、文化紅、業績紅”為核心的“五紅”黨支部,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增強團隊的創造力,實現了黨支部班子堅強有力,黨員素質過硬,黨建工作發揮突出,黨支部工作高效運行的目標。

    “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是她抓支部建設的工作理念,以“保生產、提質量、建綠色、抓民生、控風險”為抓手,主動與中心工作融合,為井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她以廉潔風險辨識為抓手,根據油井產量、遠近程度、含水高低,制定ABC分類管理,實施三級加密監控;針對更換盤根落地油流失風險,實施多頭遠程監控,嚴格日回收日通報制度,保護勞動成果,做到顆粒歸倉。以“主題黨日”為載體,組織黨員開展油區垃圾清理,美化了油區環境。以抓民生為契機,加強誤餐費和食堂管理,選舉成立伙委會,配備臺秤,強化食材出入庫管理,建立周度食譜,員工滿意度大幅上升。梁一增井區先后被增掛了“南梁干部學院教學基地”、“企業文化示范窗口”、“廉潔文化示范點”、“設備管理示范點”等多個牌子。

    以“五爭五好五達標”支部工作法為載體,帶動全員將堅守信念的南梁“紅色基因”與苦干實干的“長慶精神”相融合,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以深化“五型”班組為著力點,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持續推進班組精細化管理,全力構建站庫“可視化”模式,按照“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原則,先后將梁一增、梁三轉、梁四注建成廠部“三標”管理示范站、安全環保示范站、精細注水管理示范站,以點帶面助力站庫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作為作業區的“龍頭”井區,她帶領員工秉承“只有荒涼的環境,沒有荒涼的人生”信條,立足本職,苦干求實,主動而為,拼搏進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腔赤誠守南梁沃土,一顆紅心譜多彩人生”的團隊精神。從最初管理45口油水井到今天管理249口油水井,從最初的日產液120方上升至今天的近600方,從年產3.5萬噸連續攀升到年產10萬噸,有力支撐了梁一增井區成為南梁油田這個連續五年穩產 50 萬噸以上大油田的主力區塊。

    張紅玲用她的創造性實踐生動詮釋了“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創新之路。

    張紅玲帶領團隊在傳承南梁老區精神和踐行“老四嚴”石油精神的的同時,時刻以先進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扎根基層,開拓創新,踏實肯干,用勤勞和汗水履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用熱誠和智慧抒寫著人生風采。通過傾盡心力引導、培育,“做南梁精神傳承人,爭長慶發展排頭兵”已然成為梁一增井區員工的自覺行動,人人爭先,事事爭先,處處爭先蔚然成風。

    不懈的努力收獲了豐厚的回報。梁一增井區黨支部先后獲長慶油田分公司模范集體、西部大慶文化建設標桿團隊、長慶油田分公司標準化黨支部建設示范點、甘肅省工人先鋒號、甘肅省標準化黨支部、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團隊業績的肯定與鼓勵,更是再接再厲的動力。

    紅色的土地,孕育了紅色的團隊;紅色的團隊,擎起了鮮艷的旗幟。而這支團隊的帶班人張紅玲則用自己的熱血和汗水,譜寫了人生精彩的華章。從一名普通的采油女工到一名優秀的黨支部書記,南梁精神激發了她生命的活力,石油事業抒寫了人生的輝煌。她把巾幗不讓須眉,勇攀新時代巔峰的感人故事,寫在了她摯愛的崗位上,寫進了長慶油田的史冊里。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和石油事業的初心,用一顆赤誠的心,努力塑造著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她先后獲長慶油田分公司團隊文化理論實踐標桿人物、采油二廠十大優秀黨支部書記、甘肅省勞動模范等榮譽。2023年,張紅玲再獲殊榮,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時光榮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她是長慶油田走出的第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她代表數千萬石油人,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行使人民當家做主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這一殊榮,不僅屬于她個人,也屬于她的團隊,更屬于曾經為共和國石油工業肇基的老一輩石油人。

    昔日,紅色南梁,英雄競驤,革命先驅赤膽播火,紅星映照陜甘邊。

    今日,激情南梁,群英竟技,長慶兒女踔厲奮發,油流噴涌子午嶺。

    莽莽子午嶺上,高聳的井架旁,張紅玲一襲“石油紅”格外鮮艷,熠熠生輝。這“石油紅”像一把火炬,領跑著長慶油田大跨越、大發展。又像一堆篝火,映照著革命老區南梁燦爛的明天!

    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_欧美色爱综合五月激情_国产 亚洲 日产在线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中文免费